欢迎您访问18luck新利电竞 就业信息网

第26期第二版:金融危机,危机or契机——我的第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

发布时间:2010-03-15 01:01:01| 点击量:

    编者语:本文是我校08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一位同学在上完职业生涯规划课后的总结与感悟,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把以前零碎的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是一次深刻反思的过程,这让他能沉下来思考自己的前程。的确,这既是一次总结,也是一段新的开始,也许言语很朴实,但想法却很真实,也许思考的不够全面,但着实是用心的体验……

 

进入大学之后经常能听到“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词,但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未来谁都无法预测,那做规划又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在这学期上过老师的课之后,我的想法有了转变——虽然规划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至少能为人生确定基本坐标,毕竟把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比随遇而安好的多,更重要的是它能体现你对未来的思考以及你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所做的准备,而机遇往往就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其实在这之前自己也有想过以后要干什么,但是从来没有付诸于文字,经过一番斟酌,我决定写下自己的第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

 

  * 自我分析

关于成功的模式,现在已经听过很多,但没有一条能对自己完全适用,所以在做清晰的职业规划之前一定要剖析自己,发掘自己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我的气质——用人格类型的体液说来剖析,我属于粘液质,不同于好热闹,喜欢新活动、新刺激的胆汁质者,不同于工作能力强、易适应新环境的多血质者,也不同于能胜任极需安静和沉思的工作的抑郁质者。自制,不急躁,喜欢安静,不好热闹,有时和陌生人交往显得比较被动是我的气质,对于未来,我倾向选择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

我的优点——理性与感性兼备的人。在进入大学之后,作为理科生的我在平时接受较枯燥的理工科学习的同时时,察觉自己对从前就深感兴趣的人文社科知识还是割舍不下,因此,同理工科专业的同学相比,形象思维是我的优势。

 

 * 职业分析

结合自我分析,我对未来的职业也有了方向上的认识。

首先,目前我不打算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之所以做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发展的空间比较有限。如果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基于自己的动手能力不强,对技术工作的热情也有限,因此,很难能在这个领域有突破,最后很可能沦为一个平庸的上班族;如果做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从个性和交往能力来考虑,这可能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其次,我有从事经济领域的研究工作的想法。第一,结合自身的特点,我的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都不错,两者若能结合起来便能发挥自身的优势,激发自身的潜力。相比文科类的学生,我的数理功底更好,逻辑能力更强;比起理科生来,我人文底蕴较深,经济学就是这二者结合后不错的选择。第二,站在长远的角度,从事经济学的工作前景十分可观。当代中国经济面临转型,未来20年,即当我们步入人生黄金年龄时,恐怕制造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再者我国不可能局限于仅做一个制造大国,而是要成为经济强国,因此对经济学领域的人才,特别是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的需求是必然的。虽然现在金融风暴正席卷全球,经济金融等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遇上严冬,但有困境就会有出路——着眼于我硕士毕业之时,全球经济应处于复苏阶段,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将和全球经济一起成长。第三,从将来考研的角度看,跨专业考研的难度适中。据了解,很多经济学方面的专家都曾具备理工科学习的背景,他们也都提到曾经理工科的背景对自己日后的学习工作有诸多益处。再者,我预备修经济学的双学位,因此,严格算来,我不是一个完全的“门外汉”。而且从现在就开始着手考虑这件事情,更是为赢得了时间上的先机。

综合以上分析,我打算将来从事与经济学相关的工作,诸如经济学教师、证券分析师,投资顾问之类。

 

 * 十年规划

虽然,现在的我还没有办法确定具体的职业目标,但至少大的方向已经可以确定下来。那么,接下来就是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好好努力了。

大二,最基本的是通过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三级的考试。接下来就是在大二下学期到XX大学辅修经济学的双学位,这一方面可以为跨专业考研做的知识上的准备,同时可以成为联系导师的途径,以提高考研成功的可能性。至于本专业的学习,学年的加权控制在80分以上,这能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更具竞争力。另外,如果跨专业考研失败,本专业也能成为后备之选,因此不能完全松懈。

大三,在学习上,目标和大二基本一致,此外,还要开始为考研收集一些资料,跟一些跨专业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交流一下作为借鉴;在实践上,这个学年我希望能够参加一些与经济学方面相关的活动,找一份相关的实习工作,增加阅历。

大四,什么都不想,专心准备考研。

接下来的日子,如果幸运的考上了研究生,我希望能够博览群书,加强自己的专业底子;同时多参与高端的实践项目,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并且获得相应的职业从业资格证书

硕士毕业后,我期望去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工作,多多接触行业前沿的实践,加深对行业的认识,让自己尽快地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同时也积累一些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源。

最后,若有合适的时机我想重新回到学校读博,之后留在高校任教,从事教学研究的工作——毕竟从长远来说,在高校工作相对稳定性好,压力小,也更适合我的个性。

 

 * 一点感悟

在结束之时,回头再来看这份职业生涯规划书,内容似乎有些单薄,仅有一个框架。但它确是一份心灵契约,鞭策我向自己的理想加快脚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用现实使它充实起来。相信其中所述的目标和动力,会指引我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编辑整理: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