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作者: 时间:2023-05-19 浏览:
心理委员每月对班级同学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困惑收集后整理成班级晴雨表,校心服研学部每月会对心理委员提交的晴雨表进行梳理,整理出同学们普遍关注的心理话题,以心心与小H(Huster)对话的形式,通过“心语心晴”栏目对相关问题进行回应解答,希望大家与小H共鸣,以心心为伴,在一次次推心置腹的心语心言中,触动心灵,晴朗心情。
上一期心心和小H谈到了生涯规划的三圈定位法,这一期让我们来聊一聊小H在大学的交友问题,怎样才能解决一些关系不和谐的情况?又如何收获更多的友谊?让我们一起随着小H的交谈,探寻人际关系的奥妙。
小H
心心,我很高兴上次谈话过后我能更清楚认识自己了,可是最近,我又有其他的问题了
那正好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说不定问题就能解决了呢。
心心
我和许多同学都一样,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从来没有体验过宿舍生活,在大学刚开始的时候,十分憧憬大学的宿舍生活,每天都能和同龄人说说笑笑,聊一聊我们都感兴趣的共同话题。可是真正来到了大学中,我却发现寝室的氛围怪怪的,我似乎和大家有所隔阂,甚至出现了一些矛盾,这让我十分伤心,每天都在精神内耗。
啊~这对于我们一些初入大学的新生来讲的确是一个十分典型的问题。那小H,你在寝室里出现了哪方面的矛盾,愿意具体说说吗?
我是一个很喜欢热闹的人,我希望我的寝室是积极向上、充满热情的,在寝室里,我经常和室友们分享各种各样我认为十分欢乐的视频,常常开怀大笑,希望用我的笑声感染大家,可是室友们却常常提醒我小声一点、安静一点,哼,什么嘛,这不是故意朝我泼冷水嘛!
还有还有,在我睡午觉的时,有室友会写作业,敲敲键盘,或者看书翻页声音很大,总之就是搞出声音,让我根本就睡不着,但晚上的时候,我喜欢晚睡一点,看看视频,他们却又让我不要打扰他们休息,感觉有一点点针对我。
如果站在旁听者的角度,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人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在你刚刚描述寝室的各种问题时,你更多地是在考虑自己的想法,也许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困扰。在大学里,大部分寝室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大学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大家在进入学校前彼此都不认识,而将这些具有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地域生活习惯、不同生活经历和个性爱好的人放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必然会产生人际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同时由于受到青春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大学生在心理和个性的发展都还不够成熟,一些同学并未做好思想准备,常常会凭借自己的情绪、经验和直觉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样不成熟且缺乏技巧的处理方式,就很容易产生大大小小的矛盾。
心心,我好像确实只看到了室友的不好而忽视了因为客观上不同生活习惯引起的差异,可是心心,我不想再这样继续下去了,应该怎么办呀?
小H不要担心,心心这就告诉你方法。
首先我们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在思想上就有所气馁。
建立对自己和他人的正确认知,形成清晰的边界。边界意识好的人,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既尊重别人,也保护自己。
当我们真的遇到了寝室里的矛盾和分歧,要切记正确面对,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其恰当的动机,或许了解一下对方的动机,及时和室友沟通,对一些可能产生冲突的问题,如作息时间、洗漱声响大小、学习问题、值日制度等方面多加交流,尽早确定好大家都认可的寝室规章制度,大家一起遵守,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就可以营造和谐的寝室氛围。
最后我们还要掌握适当的人际交往技巧,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赞美,倾听别人的声音,学会关注,培养同理心,合理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这样才能促进和谐寝室氛围的建立。
谢谢心心,我知道办法啦!放平自己的心态、与室友多交流,我回去会尝试好好处理宿舍关系的。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
怎么啦?还有什么烦心事吗?
除了寝室关系,同学之间的交往也让我有些困惑。感觉上了大学后,同班同学的关系变得疏远了很多。大学里的班级和小学、中学相比,凝聚力没有那么强了,同班同学关系淡化,同学们对班级缺乏归属感,大家同在一个班级下,却彼此相对陌生,这样的感觉十分不美妙。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学年学分制、选课制度等的建立,虽说让我们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但选课自由度的提高,跨院、跨专业的选课,也会让我们的班级离散化。一方面,学分制下,同班同学课程安排也会有所不同,通过课程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学分制下,班级无固定教室,学生们根据课表到不同的教室上课,班级同学间交往的机会进一步减少,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同班同学关系较为疏远、同学关系淡化、班级凝聚力降低。
这确实是大学的一个特点。你这么早就已经意识到了,真棒。
感觉上了大学,更自主了,但也会觉得很多时候做事情都是一个人,我好想多交一些朋友,但遇到想要结交的人时总是不知道怎么开口,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感觉自己总是畏首畏尾。
小H,你听说过55387定律嘛?
诶?是什么呀,没听说过欸。
这条人际沟通定律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的。说的是沟通效果取决于55%+38%+7%,其中决定一个人印象的55%体现在外表、穿着、仪容、沟通的态度,包括动作、表情等;38%是讲话时的语气、语调、肢体语言等;7%是说话的内容。而我们在日常沟通时,往往太在意说话的内容,即说什么,却常常忽略了怎样说,用什么样的语气,态度和方式。所以,如果想保证7%的内容能够有效传递出去,需要我们去管理好55%和38%的部分——注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这是保证良好沟通的重要基础。
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必要太纠结自己要说什么话,大胆去表现自己,把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认真传达给别人就行啦!
没错!还有哦,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处理好人际关系最为基本的要求。就美国学者安德森的研究结果来看,大学生要想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有意识地培养促进人际关系的积极个性品质,并避免养成对人际关系起破坏作用的人格特点。
同时,还要勇于表现,适度推销自己,在人际吸引的理论中,影响喜欢的因素除了人格品质、相似、互补、外貌的吸引力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熟悉性和邻近性理论。这一理论说明熟悉能增加喜欢的程度;邻近则指的是如果其他条件大体相当,个体喜欢邻近的人。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应克服羞怯心理,勇于表现自我,适度推销自己,以增强交往对象对自己的熟悉程度,为后续交往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让我想一下…培养积极品质、自信大胆增加他人对自己的熟悉感…嗯!心心,通过这次的聊天,我感觉自己有收获了好多知识,可以更好地同他人交往,得到更加宽广的交友范围了!
小H加油,心心期待你的好消息哦~
(以上人物和对白均为源于11月晴雨表的二次加工,如果各位同学有感兴趣的、目前正在困扰的主题,请在晴雨表中多多反馈,我们每月会出1-2期做进行解答~)
—END—
HUST心灵之约
来源 / 校学生朋辈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
文字 / 杜宇昊 汪雨露 杨宗宪
编辑 / 范荣萍
审核 / 郭晓丽 谌燕 邬佳慧 罗晓彤 李天航
上一篇:心语心晴第六期 | 关于大学恋爱,你所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