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物风采 > 正文

盛开在扶贫路上的“玉兰花”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04-02 | 浏览次数:

花只有扎根在土里,才能散发迷人的芳香。



1.市里来的潘同志


2017年6月,潘若婵从18luck新利电竞 硕士毕业,通过云南省定向选调生招录考试到昭通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工作。入职的第52天,她被分配到了大关县悦乐镇新寨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未知的工作,未知的环境,未知的艰难,她没有没有犹豫,提着简单的行李,从昭通市来到了村里。


新寨村是深度贫困村,稀疏的植被,让这个南方村子的少了许多气息。简陋的村委会三层小楼是扶贫工作队的主战场和中转站,这个三层小楼,也是潘若婵临时的家,承载了她每天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undefined  

新寨村村委会


刚来村子的时候,潘若婵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一年里,每一个贫困户家至少扎扎实实走三遍。这看起来是件小事,做起来却不容易。新寨村有27个村民小组994户432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366户1654人。村子地处河谷、二半山区,山高坡陡、弯急路窄,从一户人家到另一户人家,爬山走个半小时是常有的事,用那句老话“望山跑死马”来形容并不为过。

undefined  

山脚下的新寨村,被群山环绕,去年刚修通的高速公路让他们与外面世界交流方便了许多。


除了交通条件比较落后,村民们下地干活、外出办事也没有带手机的习惯,驻村工作队员走到农户家常常找不到人。走得多了,潘若婵也逐渐摸清了大家劳作的习惯,和村民也熟悉了起来,平时大家要走几里山路去村委会调解的矛盾纠纷、咨询的相关政策,潘若婵都帮大家在家门口解决了,群众们对这个“市里来的潘同志”越来越信赖。

undefined  

走访贫困农户的途中,与正在种土豆的村民聊天


中国正在进行的这场脱贫攻坚战,诞生了许多平凡却伟大的人,他们很多是刚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书包一放,便来到了田间地头,将自己扎在农村,历经风雨,建设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服务基层的每一个百姓。


潘若婵说,扶贫不仅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要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找到精神寄托,既需要行万里路,也要读万卷书。


村委会的三楼是潘若婵和驻村工作队的宿舍,虽然简陋,但这十几平米的房间被她布置得很温馨,简单的书桌摆放着一摞书,《中国通史》、《瓦尔登湖》、《理想国》《塘约道路》、《摆脱贫困》......这些书籍是她生活的精神伴侣,当忙碌完一天走访后,晚上她就在这四面环山的村委会小楼里,安静地看书,静静地思考,寻找工作中的问题和答案,白天的奋斗与夜晚的阅读,是她心中诗和远方。

undefined  

三楼的宿舍,简简单单,四面环山



2.扯平了的爱情


当城市里的年轻人每天还在繁华的写字楼里寻找未来时,这个云南偏僻村子里的扶贫干部们早已把自己的青春洒在了这片土地上。


2017年10月,潘若婵刚驻村就赶上了昭通市脱贫攻坚“百日行动”,市里规定,扶贫干部需要在这100天的行动中摸底调查、盘清村子和每个村民的情况,制定好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扶持方案。工作重,任务多,人手不够,对于刚来村子的她,这些困难都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白加黑、五加二的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在100天的行动之后,她也迅速地转变工作了角色,找准了工作定位。扶贫工作很琐碎,但也很具体,潘若婵说,困难很多,但方法总比困难多。

undefined  

扶贫需要先了解每一个群众的基本情况,潘若婵已经几次来到老人的家里了解情况


北宋文学家宋祁说:“夫民,国之基也。五仞之墙,所以不毁,基厚也,所以毁,基薄也。”在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时,里面有句话让潘若婵很受触动,“一个共产党的工作者,如果不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艰难,就无法真正站稳群众立场”。在中国今日强大的背后,依靠的是像她这样一群人的默默耕耘,她们中的许多人刚走出校园,就将人生的第一个理想扎根在基层。

undefined  

简陋的书桌上,放着一些平时看的书


其实,市里那100天的攻坚克难也是潘若婵成为新娘的倒计时,即将到来的婚姻,更像她许多次攻坚克难的爱情结晶。潘若婵的未婚夫是一名驻守边疆的军人,一千八百多个日夜的异地军恋,聚少离多的艰难,是两个人走在一起最大的阻碍。尤其是最近三年,一个忙着执行军事任务,一个忙着完成学业,两个人只见了九次面。


志同道合的理想,互相鼓励的相守,还是战胜了距离。就如扶贫需要的那份坚定和执着一样,靠着这份坚持,他们将爱情带到了婚姻的殿堂。潘若婵打趣道:“都说军嫂不容易,现在也让大家看看做咱们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家属也不容易。我们两算是扯平了!”她虽然把话说得很简单,但是这话背后的辛酸,以及未来的艰难,对她来说却是沉甸甸的。

undefined  

异地的相守,终究换来了一生的携手



3.教育改变命运

 

脱贫需要教育的提升,农村里许多贫困的代系循环,根源于教育的匮乏和落后。多年的求学经历让潘若婵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在她看来,农村教育往往能决定一个孩子和家庭的命运。


有个周末,潘若婵在组织结对帮扶责任人走访群众的途中,几个六七岁的孩子追着单位的车一直跑,他们停车一问才知道,因为周一要上课,这几个孩子周日下午就得从家里出发,走上三四个小时的山路去村小学,周五放学后再走回来,那天他们刚好遇见车,就想搭一段。孩子们坚持求学的毅力让潘若婵下定决心扎在新寨,她说,“在农村工作,常常会被群众一个朴实的举动,或者是一份朴素的情感给教育,这可能是读再多的书也无法获得的宝贵财富。”

undefined  

孩子们,我们下车,你们上来


同许多数偏远地区一样,留守儿童是新寨村的普遍现象。村里的留守儿童长年与父母分开,有的几年才见一次面,由于缺少关心和引导,孩子们大多处于“放养”的状态。有一次,潘若婵在走访贫困户时,刚一进门,家里的小女孩“哧溜”跑得没人影。原来,这个孩子还在襁褓时,父亲因为犯罪到监狱服刑,母亲也改嫁他人。小女孩由奶奶带大,从小就不喜欢和别人说话,这个小女孩之前还辍学了一段时间。


为了要帮助这个孩子,每逢周末,潘若婵就往她家跑,教她做题,给她讲大山外面的世界,帮她树立起积极的心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潘若婵说,通过驻村扶贫干部自身行为,确实是改善农村教育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许多基层干部可以在点滴上改变农村教育,改变一些孩子的命运。

undefined  

孩子,请你好好上学,要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在贫困的农村,“因学致贫”也是另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昭通市制定的贫困户精准识别“五看”工作法中,除了贫困群众的吃住问题,最关心的就是“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在走访的过程中,潘若婵经常会给有孩子上学的贫困家庭讲解省里的教育扶贫政策,以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


2017年11月,新寨村驻村工作队收到一封来自云南师范大学杨同学的感谢信,感谢信里说,因为扶贫工作队的吴兵通过“金秋助学”帮她申请了2000元的助学金,才让她能够继续学业。“不让一个贫困学子因贫失学”,这是新寨村3名驻村队员的“扶智”目标,半年来,他们已通过“雨露计划”“金秋助学”等帮助了21个贫困学子。


潘若婵说,2018年驻村工作队的首要工作任务,是建立一个新寨村优秀贫困学子的数据库,除了政策性的帮扶,他们还想为孩子们争取更多的社会帮扶。

 

 

4.走完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针对扶贫工作提到,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潘若婵所在的新寨村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扶贫的任务仍然很严峻。


从村委会的楼上看去,层层叠叠的大山将村子与外面的世界阻隔开来,山上腾起的雾气,显示着山的高耸和偏远,村委会不远的山脚下有一批集中的易地搬迁房。

undefined  

从村委会望眼看去,都是层层叠叠的大山


潘若婵指着村委会对面的那座山,“你们看那里,那山上有我们村堡山片区的4个自然村落。那里山高坡陡、地势险恶,进村的路不到二尺宽,悬在崖边上。”她说的这个村,之前是附近闻名的‘光棍村’,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一年约四分之一的时间有冰天雪覆盖,许多男人因为贫穷找不到媳妇。2016年,大关县把堡山易地搬迁安置点纳入规划,去年6月,堡山42户群众首先搬入新居。前不久,堡山村民也顺利搬迁入住二期安置点。


与堡山遥遥相望的另一座山顶上,住着海坝村21户苗族群众,他们的房屋是用竹条混着泥土“编织”出来的“杈杈房”。由于海坝不通公路,山高路险,潘若婵和扶贫干部们去村里了解情况,来回一趟至少需要两天。

64338

在海坝村,与村民们了解情况


去年年底,驻村扶贫队员和帮扶干部去给海坝村的群众送物资,刚爬到半山,四处已被冰凌覆盖。工作队借来骡子和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中走了三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潘若婵说:“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得靠干部走过去。”

undefined  

送物资的道路已经被冰凌覆盖,只能靠骡子和马来搬运


送完物资之后,天色渐晚,驻村扶贫队的队员们就寄宿在村民家里,由于条件艰苦,一些身体高大的扶贫干部晚上睡觉时,被子只能盖到上半身,脚露在外面,这些辛苦在队员们看来却很值得。


对于这个只能产出小土豆和苦荞麦的地方来说,物资仍然很金贵,而最金贵的东西,总是用来款待最重要的客人。海坝苗寨群众质朴,每次听说驻村工作队要来,他们就让在家的青壮年到半路来接,帮队员们背物资,拿物品。


一次,驻村队员和海坝群众开“火塘会”,新来的队员肚子饿,接过苗族群众递过来的鸡蛋一口气就吃了七八个。后来驻村队员才知道,这些都是海坝群众平日里舍不得吃的“山珍海味”。

69E3  

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与村民开“火塘会,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如今,随着云南精准脱贫“五个一批”地不断发力,以易地搬迁为主的“挪穷窝”还在持续进行中。2018年6月,海坝群众就要搬到政府集中建设苗族特色村寨,开始全新的生活。



5.让祖国变得更美好的践行者

 

脱贫是新寨村驻村工作队每天心心念念的事情,然而,脱真贫,真脱贫需要每一个人发挥聪明才智。


潘若婵在18luck新利电竞 读书期间学的是新闻专业,作为“优秀毕业生”的她,在校时就是学院里的积极分子,爱笑、爱挑战、爱帮助别人,这是同学们对她的普遍印象。新闻人的专业素养除了能在媒体上发挥,无限广阔的田野和农村也可实现理想,她说,学校的那句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一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自己。

undefined  

毕业前,和导师同学在学院楼里合影


在很多人看来,“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在精准扶贫这场硬仗中,算是半个文人出身的潘若婵不这么认为。城乡和区域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尤其在脱贫攻坚的紧张氛围中,农村的文化需求、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很多时候难以得到保障。从脱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途中,当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问题仍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undefined  

走访村民的路,坡陡路险


“文化扶贫不是给群众放几场电影,送几场文艺活动这么简单,如何把教育、生活、滋养精神融为一体,这需要扶贫队伍认真地思考”,潘若婵说,“这让我一个新闻专业的研究生也时常感觉自己专业欠缺了。”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又近了一步。潘若婵对照村出列的十条标准仍然感到任务很重,她所在的新寨村在饮水安全建设、移动基站建设、卫生室建设、集体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还未能达标。2018年,她还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undefined  

路虽远,坡虽陡,可还是会一直走下去


回想起毕业那天,她说,“我清楚地记得丁烈云校长在2017届毕业生典礼上讲到的那句话,‘我所理解的18luck新利电竞 学子,是通过自身脚踏实地的努力,让祖国变得更美好的践行者’。”


现在的她,也正同千千万万个拼搏在各行各业的华中大学子一样,为此而不断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