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2024年度工作计划
2024年,实设处将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在做好基础性、常规性业务工作的同时,多学习、提素质、改观念、增效率、优服务、出成绩,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工作创新能力,为学校“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一、 继续推进学习型、研究型职能部门建设
1. 继续推进“A-B两点对比法”应用与实践。对于同一工作任务,比效率变化、品质变化、工作方法变化;对于同一员工,比贡献变化、能力变化、知识变化。
2. 继续做好“院系研究”,对院系实验室与设备状况逐一案例分析研究,按实际需求分析条件支撑匹配度,变被动为主动,变“临时突击”为“平时用功”,增强服务能力。
3. 继续举办校内多主题、多层次、多形式、多需求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创新研讨交流沙龙或会议,集思广益,提升队伍素质。
二、推进业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4.实现设备验收业务无纸化。在设备管理系统新增验收管理模块,以电子签名验收取代传统纸质验收单,并实现与建账业务无缝对接。
5.完善进口科教用品管理系统与采购系统、设备系统及电子签名平台对接模块,实现进口免税业务从采购申请到验收入库的全过程监管与服务。
6. 推进大仪共享平台与财务系统的对接,实现大仪开放共享服务的线上计费、核算和缴费。完善新增资产计划线上填报、数据汇总及审批流程。
7. 推进校级及学院自建大仪共享网络平台建设,优化学院自建平台与校级平台数据对接,重点解决学院自建平台推送数据字段规范化问题及数据推送的实时性问题,推进全校网络平台一体化。
8. 完成实验室危化品申购系统(二期)建设并上线运行,将非管制类、易燃易爆类危化品(含气体)采购全面纳入线上监管,对接危化品管控物联网平台数据,实现危化品从采购源头到使用管理的全流程管控。
三、提升设备及进口管理工作效能
9. 严控通用办公设备购置“入口关”。按照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配置标准,从严审核全校机关部处及直附属单位的通用办公设备购置计划。对现有办公设备已达到相应标准的,不得新增购置;已超出配置标准的,只报废不更新。达到报废更新年限但能正常使用的办公设备,不得报废处置。
10. 开展学校设备资产常态化检查,避免设备闲置浪费、管理失范。除了年终开展全校年度设备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外,利用校内大仪绩效考核、设备报废鉴定现场复核、质量体系设施检查、二级单位领导离任审计等时机,对相关单位设备资产状况检查抽查,形成常态化,对发现的设备闲置浪费、账物不符、日常管理不当等问题指导院系立行立改。
11. 做好“两个结合”,完善外贸代理服务考核评价机制。按照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考评原则,采用“管理部门评价与服务对象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外贸代理商的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和服务质量进行考评,进一步提高外贸代理服务质量。
12. 推进设备资产管理与安全防控工作深度融合。根据设备特性进行安全风险分级,将包括UPS电源、压力容器、医疗急救、安防监控等高风险设备使用状况、地理位置等信息纳入学校资产管理“一张图”,实现全校高风险设备一图展现、一目了然,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和风险提示。
四、有效提升大型仪器设备资产管理水平,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再上新台阶
13. 优化大型仪器设备资产论证、预算及验收全流程管理,重点加强大仪购置论证过程中仪器设备名称和规格型号的规范化管理,并继续强化大仪履约验收管理,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更加规范、高效。
14. 加强院级大仪共享实体平台建设和管理,持续总结并推广有价值的经验举措和创新案例,提高公共平台建设水平及开放共享对外服务成效。
五、深化教学实验室建设管理,提升实验队伍水平,支持人才培养
15. 继续推进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加快老化落后实验教学设备的更新升级,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高质量迎接本科教学评估。
16. 完善教学实验室工作考核指标,制订考核实施细则。完善实验技术人员首开实验项目认定办法。
17. 面向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心工作,优化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立项指南,引导和激励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技术研究。开展实验技术成果评审与奖励,对优秀实验技术成果进行宣传推广。
18.配合人事处,科学编制和调整实验技术岗位数、适时补充实验技术人员、修订完善实验技术人员技术职务聘任实施细则。
六、积极持续推进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方法创新
19. 将“形成性”评价体系与信息化相结合,完成实验室安全检查系统建设,实现定量化与定性化结合的实验室安全检查新模式,落实实验室安全检查整改线上闭环管理。
20. 推进落实“实验室技术安全条件保障建设五年规划”,统筹多渠道经费的安全条件保障建设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实验室安全物防技防的年度建设计划。
21. 实现实验室危险化学品采购合同的线上审批。
22. 开展实验动物场所专项整治,实现实验动物场所的全面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2023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