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6〕第56期
广东工业大学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促进人才培养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积极主动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培养模式,厚植创新创业沃土。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科技拓路人、行业带头人、产业领军人、创业开拓者。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与有关单位联合创办粤港机器人学院,每年从全校6个理工类专业中选拔80余名学生组建成班,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实施一个专业多套培养方案,依托优势学科、科技龙头企业、协同平台,开设创新班、科技金融班、卓越工程师班等,培养多样性创新创业人才。
强化实践环节,拓展创新创业空间。与地方政府、企业协同共建佛山数控装备研究院、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等多个协同育人平台,在进行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的同时,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支撑。与160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校企融合办学,针对企业需求进行订单式、多样性、个性化培养,近80%的学生毕业后经双向选择被企业留用。拿出近2万平米场地,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两岸四地大学生创客空间,仅2016年就有200多支团队进驻、成功注册企业63家,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投身到以创新创业追求梦想的时代潮流中。
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加强政策扶持,为入驻创新创业基地的团队免费提供场地、水电、网络、设施、咨询、培训等“六免”创业服务;出台创新创业实践学分与课程学分互换政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果既可折算成学分,又能申请相关课程免修,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借力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市场拉动力,集聚校内外专家学者、创业校友和企业人才,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学校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同时吸引社会投资机构在校设立基金1亿多元,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毕业三年内的学生创立企业或团队近400个,其中70%为科技型企业,带动近3000名毕业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