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面对变化剧烈的环境和充满挑战的竞争,高校必须牢牢抓住数字化发展机遇,发挥自身对数字化转型的引领作用,加强合作交流,扩大对外开放,携手面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校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
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重要结合点,高校是数字化转型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应以更高的站位和更长远的眼光,发挥好人才培养主阵地和科技创新主力军的作用,为加速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一)高校是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
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应该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和示范者。要主动承担起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数字技能人才、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的社会责任,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功能,努力建成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服务数字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要加强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高校在育人理念、教学模式、治理体系、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为人才培养提供最佳成长路径,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为成果转化提供最优孵化环境。
(二)高校是高水平数字化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校要培养能够适应并引领数字化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瞄准数字经济主战场,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以系统性视角和数字化思维审视调整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要通过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师生数字素养提升、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校地企联动培养机制探索、全民数字化学习机会供给等一系列举措,把数字素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全过程;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数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世界竞争力的数字人才培养高地,推进和带动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三)高校是数字化科技创新突破的中坚力量
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高校应以科技创新助力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要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加强有组织科研,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围绕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基础和前沿领域,集聚力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实现数字化转型关键核心技术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校企、校地合作,打造多元化参与、网络化布局、市场化运作的创新生态,提高数字化转型关键核心技术自主供给能力。要发挥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数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积极服务国家、社会、业界等一线最新需要,助力传统产业迸发出新活力,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发挥综合优势,打造为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撑的“华科大样本”
近年来,18luck新利电竞
发挥在数字领域的综合优势,主动承担起推动国家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使命,从六个方面入手,努力打造为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撑的“华科大样本”。
(一)加强基础支撑条件建设,夯实数字化转型之“基”
以建设“智能化校园”和“数字孪生校园”为目标,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信息化基础能力跃升行动计划、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行动计划和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支撑计划等三大计划,建设以“教学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以“超算中心”为基础的科研信息化支撑平台和以“智能化决策系统”为重点的管理服务信息化综合平台,推动学校实现管理服务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创新教学科研模式,建成全国一流的新一代数字智慧校园,让师生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方面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坚实的数字化基座。
(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搭建数字化转型之“擎”
准确把握数字化转型的规律和趋势,及时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十四五”以来,先后增设智能建造、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字经济、计算金融等信息化、智能化新专业。在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优势学科基础上,主动布局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集成电路等数字领域新兴学科,基本建成与新时代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
(三)强化拔尖数字人才培养,筑牢数字化转型之“核”
聚焦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培养,不断加强未来技术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网络安全学院等人才培养特区建设。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交叉、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新思维、理解新规则、掌握新工具的数字人才。发扬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优良传统和文化,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完善制度体系和资源保障,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育人,建立由创业团队预孵化(大学生创业社区)—孵化(大学生创业园)—加速器(政府或社会企业背景的创业园)组成的完整孵化体系,鼓励各类孵化器面向学生开放。拓展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形式和培训范围,加强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形成教室到实验室再到企业的链式教育模式。华科大获评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四)着眼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铸造数字化转型之“芯”
中国医院规模最大的云数据中心——“同济云数据中心”启用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作为“中国光谷”的首倡者和建设者、“中国网谷”“中国车谷”建设的贡献者,学校依托重大平台,瞄准大数据、云计算、关键软件、人工智能、数字制造、智能建造、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创新,高效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聚焦核心工业软件自主可控、核心工艺装备卡脖子补短板、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等三大方向,研发推广多款智能装备和商业化工业软件,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能源与海工、高端电子制造等领域。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智能建造强国目标,聚焦数字化设计与CIM、智能感知与工程物联网、智能工程机械与建造机器人、工程大数据平台与智能服务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攻关,为推动中国建造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战略支撑引领作用。在高端医疗装备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数字PET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牵头制定中国和欧盟全数字PET标准,人机混合智能系统拥有世界最高通量自动植入脑机接口系统。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联合中国电信共同打造了全国医院规模最大的云数据中心——“同济云数据中心”,以5G+云网融合赋能医疗健康产业升级,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树立了示范样板,为建设健康武汉、健康湖北、健康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五)致力数字智库平台建设,打造数字化转型之“翼”
尤政校长深入课堂了解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情况
以数字化推动智库协同创新,对有效提升新型智库服务效率、满足日益增加的智库决策支持需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如,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深度参与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建设,为武汉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发挥先锋引导作用。“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实验室”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寰球民意大数据平台,助力国家传播战略研究,提供资政建议,产生重要影响。此外,我们承办的数字公共治理论坛、设立的司法大数据研究中心,都切切实实为数字化社会治理贡献了华科大力量。
(六)构建国际数字合作格局,参与全球数字化转型之“云”
秉承积极开放、携手共赢的理念,持续构建数字发展合作新格局,开创数字合作新局面。与图灵奖获得者John Hopcroft教授团队合作成立霍普克罗夫特计算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开展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前沿算法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悉尼大学加强医工交叉合作,参与推进“全球数字健康大学联盟”等合作平台的建立,借助大数据在医疗保健、精准医疗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推进全球数字卫生保健,解决数字健康问题;与印度尼西亚布劳爪哇大学合作开展数字金融工作坊,为其提供金融科技、机器学习在金融中应用等专题培训,共同培养数字金融人才;与东盟合作共建“武汉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研究中心”,协同东盟合作伙伴完成《东盟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泰国数字经济政策与中泰数字经济人才交流合作研究报告》等系列报告,持续深化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发展合作,打造面向东盟开展数字经济合作的“武汉样板”。
三、未来展望
目前,全球数字化进程持续提速,数字化建设步入“快车道”,数字化转型正“重塑”高等教育的理念、模式与形态。作为数字化转型中技术创新的推动者、关键技术的攻坚者、技术应用的探索者,高校要加快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坚定战略选择,探索创新路径,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智慧。
(一)加强顶层设计,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世界高等教育第一方阵,我们应有引领未来教育转型发展的魄力。要抢抓数字化转型契机,在遵循数字化发展规律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总体思路,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扎实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开好局、起好步,以数字化转型推进高等教育提质增效。此外,数字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中西部省份高等教育破冰前行提供了发展路径,应通过进一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等,加强中西部高校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应用场景,完善平台功能,打造更丰富的应用工具,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以教育数字化助力走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凝聚发展共识,以数字化转型助力一流大学建设
数字化转型为一流大学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高等教育尤其是一流大学要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发展目标,以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认知破解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发展难题,加快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科技创新范式、学校治理体系等方面的深度变革。要以师生为中心,做好学校数字化改革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工作,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通过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数据融通、模式变革,实现学校治理中全要素、全流程、全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着力构建集数字化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一体的数字化智慧校园,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特别是高校数字化转型提供经验和参考模式。
(三)坚持核心使命,以数字化转型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数字化转型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势所趋。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新载体的有机融合,以数字化赋能网络思政工作体系、路径、载体等方面的创新,推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主动适应学科融合、知识融通趋势,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动在育人理念、教学范式、教学平台、课程形态、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构建教育教学新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推动人才培养改革提质增效。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推进教育教学公共平台、智慧教育工具等的建设和开发,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打破学习时空限制、变革学生学习方式、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提供更沉浸式、更具实感的在线学习体验。赋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和选择权,提供“菜单式”“模块化”课程学习模块,“一人一策”制定培养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融合化发展。完善学生学习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建立“过程性+结果性”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推动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四)扩大开放合作,推动合作交流模式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也是扩大交流合作的时代。高校之间应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增进信息沟通,合作开发优质在线教学资源,合作探索融合式教学新模式,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共同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发展。协调融合政府、企业行业产教资源,打造产教融合数字共同体,深入推进科教协同、产教融合,进一步拓展校地、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构建多方协同的发展机制和良好生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应对全球性挑战,分享数字化教育理念和模式,拓展技术应用、共享优质资源,建立协调一致的全球伙伴关系,确保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可持续发展。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坚定不移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携手应对数字化时代下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新时代的数字化转型贡献高等教育的磅礴力量。
(来源:《教育国际交流》2024年1月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