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9日,人文学院第三期文青讲坛在东五楼325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坛以“数字人文中的数据可视化”为主题,邀请我院高天俊老师作为主讲嘉宾,谢晓明教授、刘星老师出席本次讲坛,近50名本硕博学子共同参加,由辅导员王勇老师主持讲坛。
高天俊老师以大数据时代对人文学科的要求为切入点,针对如何将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如何高效传播研究成果两个话题,为同学们提出了在大数据背景下人文学科研究的新方法。高老师提到,各种大型数字化资料库的建设为人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以及便捷的辅助手段,例如数字化古籍库,古腾堡计划等,通过数字化文本的方式为人文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与便利。借助计算机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可以实现古籍自动标记,文本自动分词,文本情感分析、实体识别等功能,这使得人文学科的研究步入了新的阶段。在此基础上,高老师又向大家介绍了数据可视化在人文学科的应用,借助数据可视化,我们可以更直观的发现并分析问题,同时,可视化成果往往是研究结果的表现形式,借助可视化可以更好的辅助知识信息的传递,打破人脑对复杂高维数据认知的局限。高老师通过向大家展示藏缅语语音声母对应桑吉图,红楼梦人物关系等数据可视化处理结果,让同学们对数据可视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后,高老师从需求分析、技术选型、数据预处理以及绘制可视化对象四方面,为大家提供了使用数据可视化的方法。
在随后的嘉宾与谈环节中,谢老师对高老师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提到:高老师的讲座让我们耳目一新,同时带给我们两点启示:人文科学也可以做的很有趣、人文学科需要学科交叉。谢老师提出了信息化时代对人文学子的新要求,也就是人文学子需要拓展自己的学科空间,通过全方位发展自己,来跟随信息化时代步伐,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刘星老师提到:高老师的研究是生动而有趣的,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我们的世界。
同学们也对高老师的讲座进行了热情的提问。有同学针对统计学方法的选用提出了自己的困惑。高老师解答到:不同的研究材料选用的统计学方法也有所差异,但统计学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分毫无差的,但目前的技术都在逐渐完善之中。除此之外,也有同学针对人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跨学科合作的交叉点究竟在哪里?高老师答到:文科与理科具有一定的背景差异,但跨学科学习可以帮助我们缩小文理代沟,在相互融合的基础上,解决人文学科待解决问题。
数字人文是国际学术界的前沿领域,也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强调,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新文科战略为数字人文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性指引。本次讲坛增加了我院师生对于数字人文中数据可视化的认识,在高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感受到了人文和技术相结合产生的神奇魅力,期待我院人文学子未来在相关研究中打开思维、开阔视野,笃行致远,砥砺前行,让学术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和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