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交流 - 正文

第十三届研究生学术道德月暨人文学院“国奖育人,精神传承”活动顺利举行

来源:人文学院研究生会    作者:谢亮    发布时间:2022-11-17    阅读量:


1114日晚7点,第十三届研究生学术道德月暨人文学院“国奖育人,精神传承”交流分享会在东五楼322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分享会也是新生教育的一部分。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吕涛宇、刘静、艾云利从学术研究、生活实践等方面给同学们进行了经验分享。李昕玥主持会议。

e05d601499eb1b95c39043ccb668d27

c7c4c2ce71374a2596e7295de20c529


吕涛宇以“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为题展开分享。首先,他给同学提出了几点建议:每日精进,每天都要有进步;合理规划,做好每天的计划;适度适量,切不能操之过急;学会休息,认真休息认真玩。

随后,他从选题来源、写作的讨论、小论文与大论文、投稿与发表四个方面向大家分享研究生学术方面的经验。他表示研究开始前要多思考前人研究基础、选题价值等要素;文章要与时事相结合,不忘关注学界研究的前沿动态;把写作放在平时,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阅读和写作,认真写好每一篇小论文。

最后他建议同学们将论文写作与投稿相结合,不要拖延,在修改中精进。


刘静以“慎思笃行,臻于至善”和“砥砺深耕,做孜孜不倦的求知者”两句话展开讲述。她首先提及自己研一时期沉心阅读的喜悦和欢愉,谈到要发掘自己的学术根据地,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深耕。其次,针对学生工作,她表明自己的学生工作集中在党建工作方面,鼓励同学们在熟悉的基础上获得自豪感,进一步找到感情上的联系。同时,刘静也提醒大家文字功底是最基本的功底,要多观察多学习。

最后她向大家分享了“如何为人、如何做事、如何生活”这三点需要去求索和思考的问题。“无限的可能性与无可能的矛盾性到个体最终实现的可能性”,她希望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做好自己,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艾云利从个人生活和研究学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她开门见山地指出:“你的生活你自己满意吗?每天是否过得快乐?”“先让自己的生命体验符合对生活的期待,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艾云利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告诫大家要多阅读、多思考,也要活得开心、学得开心,同时不要给自己做限定,要明白自己是不断变化着的个体。

关于论文投稿,艾云利表明要有自己的野心:敢于投稿顶级刊物,借此明确自己论文的水平,参考编辑意见不断精进。关于学术研究她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养成定期看公众号的习惯,了解前沿问题获得咨询;不要把学术研究和个人生活完全分开,学术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决个人生命中的一些困惑;积极和导师、博士师兄师姐等进行交流,勇于把论文发给别人看。

艾云利说,认定一个目标就不断为这个目标而努力,这个时代缺乏的就是这样一种冲劲。她勉励同学们勿怕困难,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


答疑解惑环节,在座的同学踊跃提问,就自身所遇到的切实问题向分享嘉宾提出了自己的困惑,问题涉及如何写好文献综述、如何提高论文的写作水平、如何处理海量文献等多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各位国奖获得者从个人经验出发,作出了全面、细致且专业的解答。


此次活动不仅是经验的分享,更是学风的传承。同学们从各位优秀的学长学姐身上学习了课业、科研和学生工作方面的宝贵经验。 相信三位学长学姐的倾囊相授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研究生生活。第十三届研究生学术道德月暨人文学院国奖育人,精神传承活动圆满结束。



Copyright2011-201218luck新利电竞 人文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邮政编码:430074     电子邮件:humanit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