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18luck新利电竞
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治理研究院)
阅读提要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成果转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关口”。
企业具有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要素的优势,能够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产业化,成为贯通科学技术与市场需求的重要枢纽和重要载体。
发挥企业核心载体作用,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支撑,优化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构建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把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核心载体”,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科技创新工作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关乎创新价值的实现和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释放,更关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实现。正确理解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核心载体的定位,深刻认识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意义,助力发挥企业核心载体作用、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是我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国之大者”视角深刻理解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意义
科技成果转化指转移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对科技成果进行深度再开发、应用和推广的过程,是一个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行为。“国之大者”指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局大势大事,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关键核心问题。从“国之大者”视角出发,科技成果转化事关科技成果“落地生金”,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在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科学研实验开发、成果转化各环节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学技术转变为经济实力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我国打通科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创新价值、提升人民福祉的重要一环。科技创新是一个具有价值负载性和导向性的创造性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科技创新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其价值目标在于满足人民需要、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科技成果只有通过转化运用这一环节,才能实现这一价值目标,转化为让人民群众受益的现实生产力,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新质生产力要求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创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是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关键要素。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成果转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关口”。抓好科技成果转化这一关键环节,有助于强化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安全能力。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承接者和主导者,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成果的供给者,政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协调者和支撑者。企业具有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要素的优势,能够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产业化,成为贯通科学技术与市场需求的重要枢纽和重要载体。
企业能够发挥创新优势、激发科技成果转化内生动力。企业主导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既是企业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企业自身优势发挥的必然结果。科技创新成果往往具有前沿性、先进性、风险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复杂性。企业拥有技术、创新、市场、资源、人才优势,能够推动技术含量高的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不断塑造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动力。
企业能够敏锐感知市场、引导科技创新方向。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对接的过程。企业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依归,能够敏锐感知市场需求的变化,把握市场真实需求及发展趋势。企业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合作过程中,担任着市场引领者的角色,能够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方向,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和价值变现。
企业能够协调多方需求、凝聚科技成果转化合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具有高度复杂性,涉及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需要转移到企业进行成果转化,才能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中,具有统筹多元主体和要素资源的优势,能够协调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合力。
发挥企业核心载体作用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以企业为主导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一方面,以企业为主体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如企业牵头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全链条,促进各类科技创新要素畅通流动,提高协同创新能力与科技成果转化率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以企业为主导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一方面,以企业为主体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如企业牵头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全链条,促进各类科技创新要素畅通流动,提高协同创新能力与科技成果转化率;另一方面,完善科技创新成果供需对接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发布科技创新需求清单,引导高校和科砂院所梳理科技创新资源,激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进基础“最先一公里”,全面提升产学研同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的效能。
强化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支撑。兼具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敏感度的科技创新人才是企业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鼓励企业注重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投入,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帮助其提升市场敏锐度,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设置激励机制,通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收益分红等激励政策,引导科技创新人才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实践,调动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优化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支持政策,为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政策和环境支撑。具体而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严惩侵权行为,为科技成果转化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大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金融服务支撑,通过政府专项基金、贴息、融资担保等方式,推动金融机构扩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拓宽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拓宽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渠道;设置科技成果转化“一站式”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对接要素资源,破解企业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营造科技成转化的良好生态。
构建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发挥科技创新成果评价“指挥棒”的作用,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作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的重要指标。在评价体系上,坚持系统观念,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文化、社会价值进行全方位评估,确保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在评价结果应用上,将评价结果与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挂钩,形成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正向激励作用;在评价方式上,创新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办法,引导相关行业协会、学会以及专业化评估机构的参与,提高评价活动的公开透明度,确保评价过程的公平公正性。
(来源:《18luck斯诺克
》 2023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