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研究员(自然科学)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南洋理工大学

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电路与系统

其他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邮编 :

通讯/办公地址 :

邮箱 :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王超博士现为18luck新利电竞 光电信息学院和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双聘研究员、博导。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超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新型人工智能处理器设计(包括存内计算模拟计算、以及类脑计算等新型计算范式)、光电融合智能传感集成电路设计(包括感算一体、异构计算、以及光电融合等新型计算范式)、和基于新型技术的集成电路设计(包括忆阻器、沟道氧化物薄膜晶体管、铁电晶体管等新型器件)等,主要面向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智能传感器、智能物联网、智能生物医学/医疗保健等新兴应用。目前,课题组受中央大学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龙头企业横向项目、武汉市科技重大专项“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等资助,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等项目的专家评委,已发表包括JSSCC、TCAS-I/II、TBioCAS、JETCAS、CAS-M、ISSCC、A-SSCC等集成电路与系统SCI/EI核心国际期刊、国际会议90多篇,公开/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指导研究生荣获IEEE ISCAS博士成就奖1项、IEEE ISCAS/ICICDT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项王超博士是IEEE高级会员、IEEE CASS-EDS-SSCS集成电路方向武汉联合分会联合创始人和现任主席(荣获2021年度IEEE SSCS学会全球杰出分会奖)、IEEE CASS-EDS-SSCS集成电路方向华科学生分会导师,曾任IEEE SSCS新加坡分会委员(2012-2018)、副主席(2015-2016)和主席(2017-2018),还担任多个国际电子器件、电路和系统会议的技术委员会(TPC)成员。曾担任Hindawi Journal of Sensors学报和IEEE BioCAS学报的客座编辑(AE),IEEE TCAS-I学报、IEEE CAS杂志、IEEE Access杂志和Elsevier微电子杂志等期刊编委副编辑(AE)。


本课题组依托于18luck新利电竞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以及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育资源与实验条件优越,已经开展了22/28/40/55/110/180nm等多个工艺节点的芯片设计及流片工作。自2019年建立以来,实验室秉承“顶天立地、追求卓越”的科研理念,坚持培养“具有领导力、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的育人理念,已经培养了优秀硕士和本科毕业生30多名(包括赴清北复交、香港大学、澳门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荷兰代尔伏特理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康奈尔大学、南加州大学和莱斯大学等海内外著名高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获得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多项,指导学生获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国家奖20余项,连续3年斩获华为杯全国研究生集成电路“创芯”国家一等奖3次和优秀指导教师3次(华科唯一、全国少有)。希望全国各高校包括18luck新利电竞 和其他兄弟院校的优秀学子加入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申请博士后和研究助理岗位。由于我们的研究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课题组欢迎电子、光电、医工、电信、自控和计算机等专业背景的学生。本课题组与北京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国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荷兰代尔伏特理工大学、澳门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对特别优秀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可进行短期交换或联合培养。同时,也跟数家优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公司有工程硕士、工程博士校企联合培养合作项目,欢迎保研考研同学前来了解和申请。我们也欢迎优秀的本科生到课题组进行毕业设计和假期实习。


  •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