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首要的政治任务,全省上下已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热潮。研究、阐释、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和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以理论的不断突破,推进实践的创新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大使命。18luck新利电竞
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本期特发表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董慧、杜志章、文红玉、沈昊驹、李翔五位学者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文章,以飨读者。
■ 18luck新利电竞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沈昊驹
现代化的理论和道路被现代社会赋予了价值内涵和理性的思考,这种价值内涵与理性思考就是发展伦理。现代化的发展伦理是对现代化的目标、手段和结果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了一条既有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五个基本特征和九个本质要求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性,其目标、手段和判断标准具有丰富的发展伦理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目标。德尼·古莱认为,“最大限度地生存、尊重和自由”是发展的三大核心价值观。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过程中,资本支配着现代化的实际运行,而人却异化为资本增值的工具,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发展形态。无论是在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原生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的后发资本主义国家,人的自由异化为资本的自由,都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把人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本质,把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现代化的目标是为人们提供更广泛的选择来寻求共同的福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更要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超越了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的现代化老路。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其现代化的过程必然是建立在对内剥削、对外殖民、对自然掠夺的基础上,从而必然伴随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战争危机和生态危机。面对西方现代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我们始终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国内统筹优化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在国际上我们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进一步增强人类未来世代的“可行能力”。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现代化道路,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人、社会、自然等多维度协同共生的现代化,超越了西方以物质现代化为核心的单向度判断标准。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认为,“今天世界迅速认识到,在道德、美学、政治、环境等方面日趋堕落的社会,不论它多么富有和技术高超,都不能认为是个进步的社会。进步不再以技术和物质生活标准来衡量。社会不会只沿着单一轨道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是衡量社会的标准。”在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其无限度追求资本增值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同时,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人的现代性发展之间的失衡,导致了人与人、社会、自然的矛盾的加剧,因而是一种单向度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判断标准,为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价值指引。
(来源:《长江日报》 2022年12月13日 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