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鸡一唱新天易,日新月异世纪迁。回望过去百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员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敢教日月换新天,终有了富足强盛的新中国。如今,我们青年人若想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便要以优秀老党员们为榜样,在他们身上传承时代洪流中的宝贵精神财富。
本次,我们有幸采访了18luck新利电竞
化学与化工学院退休党员——谢洪泉教授。谢老师在高分子化学领域耕耘多年,成果丰硕。九十载岁月流逝,沉淀出了他爱党爱国、潜心工作的质朴底色。在求学奋进的路上,我们常常思索:什么是中国新时代青年应尽的责任?我们未来的路究竟在何方?在聆听了谢洪泉老师的经历后,你我心中也许都会有自己的思考与答案。
赤心为国,笃行致远
谢洪泉老师在沪江大学化学系求学时,正值新中国诞生、百废待兴之际。此时,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的研发正是全世界的科研热点之一。在此影响下,风华正茂的谢老师选择了“大豆合成纤维”作为自己的毕业课题,从此与高分子合成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2年,谢老师大学毕业,服从国家的统一分配,来到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工作。当时,国际上先进的合成技术对中国实行封锁,我国只能进口合成材料。在求学时,谢老师就曾想过:要是中国也能有自己的合成材料该有多好啊!怀着“为人民不畏艰险,为祖国砥砺前行”的信念,谢老师决心在合成材料的新天地里施展满腔抱负。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谢老师响应国家号召,与同事们一同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中,最终实现我国在合成材料领域的从无到有:他担任顺丁橡胶项目负责人之一,此项研究后来获得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后来他又担任共聚甲醛项目主要负责人,参加编写了《聚甲醛》一书。该项目荣获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如今,谢老师的多项研究成果已投入工业生产,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了“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为人民谋福利”的崇高理念如同谢老师心底永不熄灭的一团火,敦促他几十年间如一日兢兢业业,奋力笃行。
上下求索,推陈出新
1973年,谢老师响应国家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调至湖北省化学研究所。当时,化学所从无到有开始筹备,设备和人力都很缺乏。说到这里,谢老师谈起了一个小故事:化学所缺乏之前一种真空仪器,一时也找不到能制作仪器的工人,这导致工作很难开展下去。谢老师发挥奇思妙想,用医院里的吊瓶自制实验仪器,不仅巧妙地解决了缺乏仪器的困难,甚至比原来的成本更低了,引得原来应化所的同事们纷纷前来取经。
如何做科研?在访谈过程中,谢老师多次提到“要多做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在谢老师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坚持践行着这一宗旨,也取得了许多创造性成果。来到湖北省化学所工作后,他从事氯醇橡胶的研究,其成果被推广至武汉市合成研究所并投产至今。
1979年起,谢老师开始指导研究生从事多相聚合物、互穿网络及聚氨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斐然。
1985年,谢老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这份荣誉,是国家、人民对谢老师工作最大的肯定,可谢老师却并不满足。面对殊荣,他深感惭愧,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当时,我下了决心,今后还要努力多做研究工作,继续为人民做贡献。”谢老师回忆道。
1987年,谢老师调至18luck新利电竞
化学系担任教授,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他的创造力又一次迸发,在继续研究多相聚合物的同时又在其他前沿领域做出多项创新性成果,包括导电高分子及其电流变学,光电性能高分子等,为化学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初心如磐,矢志不渝
1982年5月1日,谢洪泉老师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入党39年,他始终坚信,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应当为公为民,做创造性科学研究,为国家做贡献。谢老师曾说:“我入党三十九年来,始终坚定我的信念和初心:热爱党和伟大的祖国。我的这颗心从未动摇过。”这一份赤诚初心,驱使着谢老师朝夕不倦,矢志不渝。他与自己所带的博士生、硕士生共同努力,做出了许多重大成就:顺丁橡胶、共聚甲醛、互穿网络涂料以及增稠剂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均已实现工业化,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达450余篇。此外,谢老师带出的六十多名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在毕业后都有良好的发展,其中不乏博导、教授等科研骨干。无论是科研成果,还是优秀人才,都令谢老师欣慰而自豪。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如今的祖国,在前辈们的努力耕耘之下,已是换了人间。今日的中国,国力日渐强盛,科研条件日益进步。作为一名老党员,谢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一生的轨迹都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的他,将祖国的未来寄托在了年轻人的身上,谢老师亲切寄语年轻人,希望新一代能努力工作,不负青春,将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初心不改,笃行不怠,这就是我们在谢洪泉老师身上挖掘出的的精神宝藏。每一位老党员,都是一本耐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细细品味。我们青年人有时间,有力量,有熊熊燃烧的信念。谢老师的人生历程也将指引着我们,鼓舞我们坚守初心,用青春编织梦想,用奋斗浇灌未来!
通讯员:韩若春
指导老师:刘赵昊旻
谢洪泉教授接受采访
谢洪泉教授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
庆祝谢洪泉教授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
谢洪泉教授八十寿辰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