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2023政府工作报告最新信号: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2023年全国两会拉开帷幕。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关于“双碳”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受到广泛关注,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比如今年环境资源界别全国政协委员首次亮相,这是全国政协自1993年增设经济界别以来,首次增加新的界别,体现了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另外,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围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战略要求提出提案1400余件。


在3月5日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低碳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气候变化应对和新能源建设,不管是对过去五年和2022年的成绩梳理,还是对今年的工作建议,都有诸多论述。


对于过去五年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但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方面内容有:


1,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27.5%,重污染天数下降超过五成,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由67.9%上升到87.9%.设立首批国家公园,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9000多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采取减免车辆购置税等措施促进汽车消费,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93.4%,开展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基本稳定。


3,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把制造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淘汰落后产能。


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注重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区域联防联控,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6.5%,上升4个百分点。基本消除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推进重要河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加大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和修复力度,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


深入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分别达到24%、50%以上,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净减少10.6万、3.8万、3.3万平方公里.人民群众越来越多享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5,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20.8%上升到25%以上。


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促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加强绿色发展金融支持。完善能耗考核方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中国贡献。


关于2023年的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也就双碳转型提出建议。


1,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2,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3,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