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榜样力量 - 学生 - 正文
作者: 时间:2021-12-13 浏览:
他们是华中大科研创业的先锋,
是明德厚学的践行者;
他们是华中大人文情怀的弘扬者,
是求是创新的实践者;
他们是每个华中大人的标杆,
是华中大最亮丽的名片。
也曾迷茫叹息、也曾怀疑自我,
可他们始终不忘初心、不断突破自我,
在喻家山脚这片沃土上,
沉淀自己、攻坚克难,
创造着属于他们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激励着一代代华中大人,
只争朝夕、奋勇前进。
学生姓名:吴栋
电信学院2018级本科生
本学年平均成绩:94.17
专业排名:1/173
院系排名:1/398
连续两年获国家奖学金
基本情况:
启明学院本科特优生。18luck新利电竞 三好学生标兵,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奖学金。获得北大信科,港科ECE、港中文CSE等多所名校的phd offer。作为负责人或核心成员参与完成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一项省级大创项目,一项校级大学生创业项目,一项院系级大创项目。参与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组研究。以第一作者向IEEE TITS投稿一篇学术论文,一项发明型专利已受理。开源项目“You Only Look Once for Panopitic Driving Perception”在github获得超过700颗star,长期占据paper with code、 AI Research Navigator排行榜榜首,预训练模型将被收录于Pytorch hub。
兴趣所向,热爱“及志”
“人工智能让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志趣。”
吴栋与我们分享,自己与人工智能的结缘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感受到了对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浓厚兴趣。大一下学期,吴栋有幸被分到刘文予老师的《数据结构》课堂,他从此着迷于AI技术的魅力 ,一心扎入知识的海洋,沉醉于波澜壮阔的技术景况。在这段埋头探索的日子里,他的心里也悄悄埋下了一颗科研的种子。在大一学年期结束时,他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并且申请进入了人工智能研究所实习。
本科期间选择加入实验室,对他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期许。“本科生进实验室的意义不在于能做出多大的成绩,而是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而我极其幸运,确定了将AI技术作为之后自身努力的事业去完成。”他不断试错,在实践中探索,确定自己的内心,并付诸努力,逐步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大学阶段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试错成本低,在华中大这样一个平台上,有着接触各类新鲜事物的机会”,在经过涉及多领域的不断尝试后,他最终选择AI作为研究方向,一路坚持,一路收获,是热爱让他走得更加坚定。
“热爱,让我不辜负自己努力的理想”。
埋头沉潜,幸运“即至”
“越努力,越幸运。”
大一时期,吴栋他不断在未知领域探索,进行多方面尝试,在老师以及学长、学姐的指引下,慢慢找准自己的定位;大二期间,选择加入实验室,实现自我在技术能力上的提高,读晦涩难懂的文献,练薄弱的编程能力,看领域大牛的成长轨迹……大三及至,他等来了自己的高光时期,实验得到了质的突破,各种科研大赛获奖,多项荣誉如期涌来。前期的埋头沉潜,无问西东的坚持和努力,为后期的科研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有了之后的幸运。
面对繁多的科研项目和专业课程,他始终保持深度且持续的学习状态,周一到周五完成专业课学习,周末时间扎身实验室做科研。高度效率化的时间利用和成果产出的背后,是能力,是热爱,更是坚持和努力。那段持续坚持的时光,指引着他踏入了自己追求并热爱的领域,足够努力之际,幸运总会与你不期而遇。
科研突破,坚持“极致”
吴栋与其团队的自主造车梦,是科研人精益求精路上的一场苦修行。当时注意到部分国外无人车企业存在私自采集我国地貌数据的行为,他和他的团队在快递无人车项目中放弃了原计划的国外平台车,而是选择自主设计搭建。满怀激情的他们连夜设计图纸、手工磨制零件、无数次改进算法、调研数百篇论文……其间经历过无数次失望,甚至是绝望,好在有不甘放弃的科研信念支撑,他与团队不断汲取经验教训,反复打磨,一路成长,最终实现项目的顺利落地。项目视觉系统的代码于今年8月在github进行了开源,在许多AI社区的热度榜上,一度力压普林斯顿、苏黎世理工等研究团队排在了第一位,当前这个项目在github已经拿到700多颗星,引起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当前AI领域存在着许多未知可能性,很多问题仍待解决。当然存在挑战的同时也存在机遇。他默默下定决心,要努力成为AI领域的见证人、AI技术革命的参与者,提供更高级别甚至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贡献。
“当下,我们正处在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这也是全世界的黄金时代。作为一名科研路上的新人,我想成为AI领域的一朵浪花,为人工智能事业添砖加瓦。”
我知道每一个huster的内心
都有一颗种子
待热爱、沉潜、坚持浇灌后
我们一起等待奇迹
喻家山下
我们看世界
也找自己
:,。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上一篇:【校三标风采】郑钧益:到701,造航母去!
下一篇:【民族之星】新闻学院 杨慕涵——不断前进的三年